討誦
基本解釋
講習誦讀。 明 湯顯祖 《<陽秋館詩賦選>序》:“君慧敏純固,特于討誦一路,暎發揉結,亦復好之。下帷佔畢,至忘馬色;行路思維,或墜坑塹。”
討誦(Tǎo Sǒu)
發音(Pronunciation):tǎo sǒu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討論、商議,通常指多人共同討論某個問題或議題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討誦是由“討”和“誦”兩個字組成的成語。其中,“討”表示討論、商量,“誦”表示朗讀、背誦。討誦一詞形象地描述了多人共同討論某個問題的場景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討誦一詞常用于學校、會議等場合,用來形容多人集體討論某個問題或議題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關于討誦的故事起源較為模糊,但可以從成語的字義中理解其背后的含義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討誦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我們一起討誦這個問題,共同找出解決方案。
2. 會議上,大家討誦了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問題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討誦的發音“tǎo sǒu”與“討論”這個詞的發音“tǎo lùn”進行對比,兩者發音相似,有助于記憶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學習更多與討誦相關的成語,如“躊躇滿志”、“互相討論”等,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老師讓我們在課堂上討誦一下這個問題。
2. 初中生:我們班舉行了一次討誦會,討論如何提高學習成績。
3. 高中生:在社團活動中,我們經常進行討誦,共同制定活動方案。
4. 大學生:學術討誦是大學生活的一部分,可以提高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。
5. 成年人:在工作中,我們經常需要進行討誦,以解決問題和做出決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