洞蕩
成語(Idiom):洞蕩
發音(Pronunciation):dòng dàng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形容寬敞明亮,沒有阻礙或障礙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洞蕩指的是洞穴或房屋內部寬敞明亮,沒有任何阻礙或障礙。引申為形容思想開闊,胸懷豁達,沒有顧慮或束縛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形容人的胸懷開闊,思想廣大,沒有局限性。也可用來形容某個地方或空間的寬敞明亮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洞蕩一詞最早出現在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中。當時,劉邦(即高祖)剛剛起兵反秦,他的部下韓信向他建議攻打咸陽,但是劉邦擔心秦軍的反擊,猶豫不決。韓信便用“洞蕩”來形容他的胸懷,表示他應該胸懷廣大,大膽行動。從此以后,洞蕩成為了形容人胸懷開闊的成語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形容詞+形容詞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的胸懷洞蕩,從不計較小事。
2. 這個房間很洞蕩,一點都不擁擠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“洞蕩”聯想為一個洞穴里非常寬敞明亮的樣子,表達出胸懷開闊,沒有束縛的意思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學習更多與洞蕩相關的成語,如“洞若觀火”、“洞察秋毫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的心里洞蕩得像一片大海,充滿了希望和夢想。
2. 初中生:她的胸懷洞蕩,總是樂于幫助別人。
3. 高中生:他的思想洞蕩,對社會問題有著獨到的見解。
【版權聲明】 本文為查字典網站原創文章,版權歸查字典所有。未經許可,禁止轉載、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內容。違法必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