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適
基本解釋
(1).一度貢舉或推薦。 漢 劉向 《說苑·修文》:“諸侯三年一貢士,士一適謂之好德,再適謂之尊賢,三適謂之有功。”《漢書·武帝紀》作“壹適”。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:“適,得其人。”
(2).一種快意之事。《北齊書·邢子才傳》:“有書甚多,而不甚讎校。見人校書,常笑曰:‘何愚之甚,天下書至死讀不可遍,焉能始復校此,且誤書思之,更是一適。’”
(3).一往。《宋史·公主傳·神宗十女》:“ 徐國長公主 歲時簡嬉游,十年間,惟一適 西池 而已。”
(4).一概適合。《朱子語類》卷三:“ 原思 之辭常祿,使其茍有餘,則分諸鄰里鄉黨者,凡取予一適於義而已。”
成語(Idiom):一適
發音(Pronunciation):yī shì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恰好合適、剛剛好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一適是一個多音字詞語,其中“一”讀yī,表示“一個”;“適”讀shì,表示“適合”。一適的基本含義是指恰好合適、剛剛好的意思。它用來形容事物的大小、數量、程度等剛好適合或符合要求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一適常用于描述事物的大小、數量和程度剛好合適的情況。可以用來形容衣物的尺寸合身、食物的味道適中、任務的難度適宜等等。此外,一適也可以用來表示時間剛好、機會合適等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一適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一書中。這本書是漢代史學家司馬遷所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。在自序中,司馬遷用了一適來形容他的著作的成就。后來,一適逐漸被人們廣泛使用,并成為了一個常用的成語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一適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,其中“一”表示數量,讀作yī;“適”表示適合,讀作shì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件衣服的尺寸一適,穿起來非常舒服。
2. 這道菜的味道一適,不會太咸也不會太淡。
3. 這個任務的難度一適,既不太簡單也不太困難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將“一適”拆分為“一”和“適”兩個部分來記憶這個成語。其中,“一”表示數量,可以想象成一個人站在適合的位置上,剛好合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了解其他相關的成語,如“一絲不茍”、“一帆風順”等,可以幫助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的書包剛好放得下所有的書,大小一適。
2. 初中生:今天的考試難度一適,沒有太多的難題。
3. 高中生:這個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我的想法一適,我很喜歡這里。
4. 大學生:這個實習崗位的工作內容和我的專業知識一適,我覺得自己能勝任。
5. 成年人:這個旅游團的行程安排一適,正好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游覽完所有景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