詳細解釋
詞語解釋
yǐn lǜ bǐ fù ㄧㄣˇ ㄌㄩˋ ㄅㄧˇ ㄈㄨˋ引律比附
古代法律用語。援引律令,類比定罪。《明律·名例·刑律》:“凡律令該載不盡事理,若斷罪而無正條者,引律比附。”
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:引律比附
成語(Idiom):引律比附
發音(Pronunciation):yǐn lǜ bǐ fù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按照法律、規章等處理事情,不偏不倚。也可用來形容人的言行合乎規范,不偏離常理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引律比附源自《左傳·僖公十四年》:“引法之則,比法之則,附法之則,皆欲以法之。”意思是說按照法律的原則來處理事情,要比照法律的規定來辦事,要遵循法律的規定來處理事務,不偏不倚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該成語主要用于形容處理事情時遵循法律規定,不偏不倚。也可用來形容人的言行合乎規范,不偏離常理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法律制度。在古代,法律是治理社會秩序的重要手段。引律比附強調了按照法律規定來處理事情的重要性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引律比附由三個詞組成,分別是“引律”、“比”和“附”。其中,“引律”意為按照法律的原則;“比”意為比照;“附”意為遵循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作為一名法官,他總是能夠引律比附,公正地處理每一個案件。
2. 這個公司的管理者非常注重規章制度,他們始終引律比附,確保公司的運營合法合規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將“引律比附”拆解成三個部分來記憶:引律、比、附。引律表示按照法律的原則,比表示比照,附表示遵循。可以將這三個部分分別與相關的概念聯系起來,以幫助記憶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法律知識,了解更多關于法律和規章制度的內容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老師教我們要引律比附,不做損害他人利益的事情。
2. 初中生:在學校,我們要引律比附,遵守校規校紀,不違反紀律。
3. 高中生:作為學生干部,我們要引律比附,嚴格執行學校的管理制度,為同學們做好榜樣。
4. 大學生:在社會生活中,我們要引律比附,遵守法律法規,不做違法行為。
5. 成年人:作為公民,我們應該引律比附,遵守國家的法律,為社會的和諧穩定做出貢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