仗下
基本解釋
(1).謂皇帝視朝畢,所列儀仗兵衛退下。《隋書·麥鐵仗傳》:“尚書 蔡徵 ……於仗下時,購以百金,求人送詔書與 南徐州 刺史, 鐵杖 出應募,齎勑而往。” 宋 蘇軾 《太皇太后閣春帖子詞》之三:“仗下春朝散,宮中晝漏稀。”
(2).借指朝堂。《續資治通鑒·宋神宗元豐二年》:“甲辰,同修起居注 王存 言:‘古者左史記事,右史記言。 唐 貞觀 初,仗下議政事,起居郎執筆記於前,史官隨之,其后或修或廢。’”
成語(Idiom):仗下
發音(Pronunciation):zhàng xià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依靠、倚仗、依賴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仗,倚仗,依賴;下,從下面來,指下屬或晚輩。仗下表示依賴下屬或晚輩的力量和支持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形容上級或長輩依靠下屬或晚輩的力量和才干,以達到自己的目的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《左傳·昭公二十七年》中有一則故事,昭公問子產:“仗下之臣,可謂忠乎?”子產回答說:“臣聞君忠臣之事,猶人仗下也。人仗下,則其仗者必才也;君仗下,則其仗者必忠也。”這個故事中,子產用“仗下”來形容忠臣依靠君主的力量,以表達忠誠的含義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動賓結構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領導的成功離不開全體員工的仗下。
2. 他能取得如此成績,完全是因為他身邊有一群優秀的員工仗下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“仗下”與“依靠下屬”相聯想,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了解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,如“仗勢欺人”、“仗義執言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老師仗下我們,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。
2. 初中生:領導仗下我們,我們要全力以赴完成任務。
3. 高中生:家長仗下我們,我們要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學。
4. 大學生:老板仗下我們,我們要努力工作,為公司做出貢獻。
5. 成人:團隊領導仗下我們,我們要齊心協力,共同完成項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