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略
基本解釋
(1).猶王法,國法。《左傳·成公二年》:“兄弟甥舅,侵敗王略,王命伐之,告事而已。” 杜預 注:“略,經(jīng)略,法度。”《三國志·魏志·傅嘏傳》:“暨乎王略虧頽而曠載罔綴,微言既沒,六籍泯玷。”《宋書·武帝紀中》:“是以絶域獻琛,遐夷納貢,王略所宣,九服率從。”
(2).猶王道;帝業(yè)。 晉 潘岳 《楊荊州誄》:“將宏王略,肅清荒遐。” 宋 姜特立 《滿庭芳·壽曾兩府》詞:“興王略,智名俱泯,功業(yè)妙難言。” 清 全祖望 《題寧人先生神道表后》詩之二:“問誰同此佐王略,除是 剡 中 黃負苓 。”
(3).國家的疆土。《宋書·禮志四》:“唯 灊 之 天柱 ,在王略之內(nèi),舊臺選百石吏卒以奉其職。”《舊唐書·竇靜傳》:“誠恐一旦變生,犯我王略。” 宋 陸游 《上殿札子(己酉四月十二日)》:“設使裔夷弗賓,侵犯王略,所謂率其子弟攻其父母,直可舞干羽而格之爾。”
成語(Idiom):王略
發(fā)音(Pronunciation):wáng lüè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王者或君主的策略和謀略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王略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,第一個字“王”指的是國家的君主或統(tǒng)治者,第二個字“略”表示策略、謀略。王略指的是君主或統(tǒng)治者所采用的智慧、策略和謀略,用來指代國家的治理方式和戰(zhàn)略決策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可以用于描述君主或領(lǐng)導者在治理國家、領(lǐng)導團隊、制定戰(zhàn)略等方面所展現(xiàn)出的智慧和策略。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人的處事能力和智慧過人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《左傳·襄公二十六年》有記載:“王之略,不以力爭,以道制之。”這句話出自《左傳》,意思是君主的策略不是通過武力爭斗,而是通過道義和智慧來制約和影響他人。后來,這句話逐漸演變?yōu)槌烧Z“王略”。
成語結(jié)構(gòu)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成語“王略”由兩個漢字組成,沒有特定的結(jié)構(gòu)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位領(lǐng)導者運用了高超的王略,成功地化解了危機。
2. 在國際關(guān)系中,需要運用王略來維護國家的利益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結(jié)合成語的含義,將“王略”記憶為“君主的智慧和策略”。可以通過將“王”字與“君主”聯(lián)系起來,將“略”字與“策略”聯(lián)系起來,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政治、歷史相關(guān)的成語,如“明君”、“霸王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(6-12歲):國王運用了聰明的王略,解決了國家的問題。
2. 初中生(13-15歲):這位領(lǐng)導者運用了王略,在競選中取得了勝利。
3. 高中生(16-18歲):歷史上有許多有智慧的君主,他們的王略影響了整個國家的發(fā)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