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救
基本解釋
替人申冤并予以救助。 晉 袁宏 《后漢紀·桓帝紀》:“ 李膺 等被赦,由 武 申救之也。”《新唐書·源乾曜傳》:“ 姜晈 為 嘉貞 所排,雖得罪,訖不申救,君子譏焉。” 清 侯方域 《朋黨論上》:“其有誤遭網羅者,君子又必申救之。”
成語(Idiom):申救
發音(Pronunciation):shēn jiù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請求幫助或救援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申救是由動詞“申”和動詞“救”組成的成語。申指的是請求、申請,救指的是幫助、救助。合在一起,申救表示請求幫助或救援,通常用于形容在危難或困境中向他人尋求援助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申救常用于描述個人或團體在遇到困難、危險或災難時向外界求助的情況。可以用于形容在自然災害、事故或緊急情況中向政府、組織或他人請求救援的行為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申救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故事。相傳,戰國時期,齊國的一位將軍因為戰敗被敵軍追趕,陷入了絕境。他不顧一切地申請救援,最終得到了同僚的援助,成功逃脫。從此以后,申救成為了表示請求幫助的成語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申救由兩個漢字組成,分別是“申”和“救”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在地震中,災民申救了政府,得到了及時的救援。
2. 在困境中,他毫不猶豫地申救了朋友,幫助他擺脫困難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申救這個成語。可以想象自己遇到困境時,向外界申請救援的場景,然后將這個場景和申救這個成語聯系起來,幫助記憶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,可以繼續學習其他與申救相關的成語,比如“申冤”、“救世主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在游泳時不小心落水了,我大聲申救,老師趕緊救了我。
2. 初中生:他在考試中不會做題,向同桌申救,同桌給了他一些提示。
3. 高中生:他在遇到困難時,申救了學校的輔導員,輔導員給了他很多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