樸疏
成語(Idiom):樸疏(pǔ shū)
發音(Pronunciation):pǔ shū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形容人的性格質樸、淳樸,言行簡單直接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樸疏是由“樸”和“疏”兩個字組成的成語。其中,“樸”指的是木材的本色,原始的質樸;“疏”則指的是稀疏、簡單。這個成語形容人的性格純樸、淳樸,言行簡單直接,沒有矯揉造作的成分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一般用來形容人的性格,可以用于贊美一個人的真誠、直率和純樸。也可以用于批評某些人過于單純、天真或缺乏世故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據說,南朝宋文帝劉義隆有一個宰相叫王弘,他的性格非常純樸,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。有一次,文帝問王弘:“你是如何保持如此純樸的性格的?”王弘回答說:“我一直以來都保持著質樸的心,不受外界的干擾。”文帝聽后大為贊賞,將他的性格形容為“樸疏”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形容詞+形容詞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的性格樸疏,從不會說假話。
2. 她一向樸疏,從不追求虛榮和世俗的東西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“樸疏”這個成語與“木材的本色”聯系起來,形象地表示一個人純樸、淳樸的性格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學習其他與純樸、淳樸相關的成語,如“淳樸”、“樸實”等,來進一步豐富對這類性格的描述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小學生:我的朋友小明很樸疏,從不說謊話。
初中生:我喜歡和性格樸疏的人交朋友,覺得他們很可靠。
高中生:社會上有些人過于樸疏,容易被人利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