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掫
基本解釋
亦作“ 干陬 ”。本指夜間巡邏擊捕,后亦泛指捍衛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陪臣干掫有淫者,不知二命。” 楊伯峻 注:“干掫有淫者即巡夜捕擊淫者。” 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畿輔·四輔城》:“立四輔以擬三輔,為非時干陬之用。” 清 錢謙益 《湖廣提刑按察司僉事晉階朝列大夫管公行狀》:“公密檄衛弁,簡壯士數十人,備干掫。” 清 黃遵憲 《赤穗四十七義士歌》:“君雖有臣不能為君持干掫,君實有弟不獲傳國如金甌。”
成語(Idiom):干掫
發音(Pronunciation):gàn cǎo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徹底清除,徹底打掃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干掫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,意思是徹底清除或者徹底打掃。它通常用來形容將某物完全清理干凈,使其沒有任何殘留或雜物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干掫主要用來形容清理房間、清掃庭院或徹底整理文件等工作。此外,它也可以用來比喻徹底解決一個問題或消除一種不良情況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干掫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,據說它源自于一位古代宰相的故事。這位宰相在處理政務時非常認真,他要求自己的工作人員干凈利落地完成任務,不留下任何瑕疵。因此,干掫逐漸成為形容他工作風格的成語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干掫由兩個字組成,分別是“干”和“掫”。其中,“干”表示徹底,而“掫”表示清掃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花了一個下午干掫房間,把每個角落都清理得一塵不染。
2. 這個團隊經過一番努力,成功地干掫了公司的財務問題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記住干掫這個成語可以通過將其與徹底清理聯系起來。你可以想象自己用力掃地,把所有的灰塵和雜物都掃走,留下一個干凈整潔的地方。這樣的場景可以幫助你記住干掫的意思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如果你對干掫感興趣,你可以學習其他與清理和整理相關的成語,如“徹底掃除”、“一塵不染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幼兒園(3-6歲):小明看到地上的紙屑,拿起掃帚干掫干凈了。
2. 小學生(7-12歲):為了準備迎接新年,我們要把教室干掫一下,讓它煥然一新。
3. 中學生(13-18歲):學校組織了一次大掃除活動,我們要一起干掫校園,讓環境更美好。
4. 大學生(19-22歲):為了迎接國慶節,學生會組織了一次大掃除,我們要干掫圖書館,為同學們提供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