檐鐸
成語(Idiom):檐鐸(yán duó)
發音(Pronunciation):yán duó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屋檐上掛著的銅鈴,比喻危險來臨時,及時發出警告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成語“檐鐸”源于宋代文學家蘇軾的《東坡志林》一文。檐指屋檐,鐸指銅鈴。古時候,人們在屋檐上掛上銅鈴,當風一吹,銅鈴就會發出聲音,起到提醒的作用。因此,“檐鐸”成語的意思是在危險來臨時能夠及時發出警告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形容及時發現危險、提醒他人注意的情境。例如,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在關鍵時刻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行動,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能夠及時提醒他人注意到潛在的危險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據說,蘇軾在《東坡志林》一文中寫道:“趙令留有一銅鈴,掛于檐間。風吹,鈴動;雨來,鈴動;有客至,鈴動;無故動,即有禍。”這句話后來被人們引申為成語“檐鐸”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檐鐸是一個名詞短語,由兩個漢字組成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個警察就像屋檐上的檐鐸,危險一來他就能及時發出警告。
2. 在困難時期,我們需要像檐鐸一樣警醒,及時發現并應對問題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成語“檐鐸”。可以想象自己站在屋檐下,看到一個掛著銅鈴的檐鐸。當風吹過來時,銅鈴發出清脆的聲音,提醒自己及時注意。這樣的場景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了解成語的起源和故事背后的文化背景,可以幫助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。此外,可以學習其他與檐鐸相關的成語,如“檐前折柳”、“檐下之辱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風吹過來,屋檐上的檐鐸叮當作響。
2. 初中生:在危險來臨時,檐鐸能及時發出警告,提醒大家注意安全。
3. 高中生:我們需要像檐鐸一樣敏銳,及時發現并應對社會上的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