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陳
基本解釋
(1).頒布;宣示。《荀子·王霸》:“之所以為布陳於國家刑法者,則舉義法也。” 宋 司馬光 《上龐樞密論貝州事宜書》:“圣王之誅,不在快志多殺,要欲布陳條理,期於安定而已。”
(2).分布陳列;陳列。 漢 陸賈 《新語·資質》:“冠帶正容,對酒行觴,卿士列位,布陳宮堂,望之者目眩,近之者鼻芳。” 漢 袁康 《越絕書·內傳陳成恒》:“孤雖要(腰)領不屬,手足異處,四支(肢)布陳,為鄉邑笑,孤之意出焉。”
(3).陳述。《太平天囯史料叢編簡輯·劉松山致梅少巖書》:“知關綺注,用特布陳。”
成語(Idiom):布陳(bù chén)
發音(Pronunciation):bù chén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安排、部署、擺設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布陳是一個多義詞,既可以表示在戰場上部署兵力,也可以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安排事物的位置或者擺設物品的樣式。它強調了合理安排和謹慎布置的重要性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布陳常用于形容人們在工作、學習或者生活中,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和布置事物。它也可以用來形容戰場上的兵力部署和戰術安排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布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兵法書籍《孫子兵法》。在戰爭時期,布陳是指將兵力按照特定的戰術和隊形有序地部署在戰場上,以便取得勝利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布陳的含義逐漸擴展到了日常生活中的安排和擺設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布陳由兩個漢字組成,其中“布”是動詞,表示安排、部署;“陳”是名詞,表示擺設、陳列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精心布陳了會議室,使得每個人都感到舒適和專注。
2. 在戰場上,將領們必須善于布陳兵力,才能取得勝利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與“布置”或者“部署”相關的場景進行聯想記憶。例如,想象自己在戰場上布置兵力或者在家中布置家具和擺設物品的情景,以幫助記憶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布陳相關的成語,如“布局”、“陳設”等,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老師布陳了一張大海報,讓我們學習努力。
2. 初中生:為了迎接新生,學校布陳了一場盛大的開學典禮。
3. 高中生:考試前,我會提前布陳好書桌,以保持良好的學習環境。
4. 大學生:為了成功舉辦校園活動,我們需要精心布陳各個環節。
5. 成年人:在裝修新房時,我花了很多時間布陳家具和裝飾品,讓家里變得溫馨舒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