蜰蠐
成語(Idiom):蜰蠐
發音(Pronunciation):fèi tú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形容人或事物虛弱無力、不堪一擊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蜰蠐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,蜰和蠐分別指蜉蝣和蜥蜴。蜉蝣是一種薄弱的昆蟲,容易被風吹走,而蜥蜴是一種柔弱的爬行動物,容易被人捉住。蜰蠐這個成語形容人或事物虛弱無力,不堪一擊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蜰蠐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或挑戰時顯得非常無能和無力,也可以用來形容一件事物非常脆弱,容易被摧毀或擊敗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蜰蠐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《莊子·人間世》一篇中。文章講述了一個人在夢中變成了一只蜰蠐,感到自己非常無力和脆弱。這個故事通過蜰蠐形象來表達人在面對世界時的無力感和脆弱性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蜰蠐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,蜰和蠐。其中,蜰是蜉蝣的音近字,蠐是蜥蜴的音近字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在面對困難時顯得如同蜰蠐一般,毫無斗志。
2. 這個計劃太脆弱了,稍微一點挫折就會像蜰蠐一樣崩潰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蜰蠐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,想象一個蜰蠐在風中飄搖、搖擺不定,非常虛弱無力,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成語蜰蠐相關的成語,如“蜉蝣撼大樹”、“蜉蝣之念”等,以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他在比賽中跑得太慢了,簡直像個蜰蠐一樣。
2. 初中生:他在班級里沒有什么朋友,總是一個人默默地坐在角落里,像個蜰蠐一樣孤單無助。
3. 高中生:面對考試的壓力,他感到自己像個蜰蠐一樣無力應對。
4. 大學生:這個項目的規模太大了,我們的團隊看起來像個蜰蠐,感到無從下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