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生忍
基本解釋
佛教語。謂通達無生無滅之理而不動心。《智度論·出到品》:“無生忍法者,於無生滅諸法實相中,信受通達,無礙不退,是名無生忍。” 唐 顧況 有《歸陽蕭寺有丁行者能修無生忍》詩。 宋 洪邁 《容齋五筆·八種經典》:“證無生忍,造不二門,住不可思議解脫,莫極於《維摩經》。”
成語(Idiom):無生忍
發音(Pronunciation):wú shēng rěn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心地善良,能夠忍受一切苦難,不計較個人得失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無生忍是由佛教的“無生”和“忍”兩個詞組成的成語。其中,“無生”指的是無生命、無欲望、無私心;“忍”指的是忍耐、忍受。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一個人能夠摒棄私欲,心地善良,能夠忍受一切苦難,不計較個人得失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具有高尚的品德,能夠以寬容和忍耐的態度面對困難和挫折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困境中能夠堅持自己的信念,不被外界干擾和誘惑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佛教故事中的無生忍辱菩薩。相傳,無生忍辱菩薩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弟子之一,他在修行中經歷了各種磨難和苦難,但他始終能夠以寬容和忍耐的態度面對,不計較個人得失。因此,他被尊稱為“無生忍辱菩薩”,成為了這個成語的來源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無生忍是一個形容詞短語,由兩個具有相對獨立意義的詞語組成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在生活中總是能夠表現出無生忍的品質,不計較個人得失。
2. 面對挫折和困難,我們應該學會無生忍,堅持自己的信念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幫助記憶無生忍這個成語:
1. 將“無生”理解為無欲望、無私心的意思,將“忍”理解為忍耐、忍受的意思。
2. 可以將無生忍辱菩薩的故事與成語聯系起來,形象記憶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了解佛教中的無生和忍的含義,以及其他與寬容、忍耐相關的成語,如“忍辱負重”、“寬以待人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(7-12歲):我要學會無生忍,不計較別人對我說的話。
2. 初中生(13-15歲):面對考試失敗,我們應該學會無生忍,繼續努力。
3. 高中生(16-18歲):在人際關系中,我們應該學會無生忍,寬容他人的錯誤。
4. 大學生及以上(18歲以上):職場中,我們需要具備無生忍的品質,才能更好地應對工作中的挑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