勞民
成語(Idiom):勞民
發(fā)音(Pronunciation):láo mín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對民眾過度榨取勞力或給民眾帶來過多的勞動負擔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勞民源自于古代社會,指統(tǒng)治者對百姓過度榨取勞力,給民眾帶來過多的勞動負擔。這個成語強調(diào)了統(tǒng)治者過度剝削百姓的不公平行為,暗示了對統(tǒng)治者的不滿和抗議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勞民常常用于批評社會不公平現(xiàn)象,特別是政府或統(tǒng)治者對百姓的過度剝削。可以用于描述一些政策或制度給人民帶來了過多的負擔,也可以用于批評某些人或組織對下屬或員工的過度要求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勞民這個成語最早出現(xiàn)在《荀子·勸學篇》中,原文是“勞民傷財,征之誠矣”。后來,這個成語逐漸流傳開來,成為了描述不公平行為的一個常用詞語。
成語結(jié)構(gòu)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勞民的結(jié)構(gòu)是“勞”和“民”兩個字組成的。其中,“勞”表示勞動、勞累的意思,“民”表示百姓、人民的意思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個政策對普通百姓來說太勞民傷財了。
2. 這家公司的管理方式過于勞民,員工們都感到疲憊不堪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(lián)想記憶“勞民”這個成語。可以想象一個統(tǒng)治者坐在寶座上,手里拿著一根鞭子,不停地抽打著百姓,百姓們被迫勞動,非常辛苦。這樣的場景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意義和用法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社會不公平現(xiàn)象相關(guān)的成語,如“民不聊生”、“壓榨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老師給我們布置的作業(yè)太多了,真是勞民傷財。
2. 初中生:政府征收的稅太高了,對普通百姓來說真是勞民傷財。
3. 高中生:這個學校的學習壓力太大了,每天都要學習到很晚,真是勞民傷財。
4. 大學生:這家公司的加班制度太嚴苛了,對員工來說真是勞民傷財。
5. 成年人:政府對企業(yè)征收的稅負太重了,給企業(yè)帶來了很大的負擔,也勞民傷財。
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,如果還有其他問題,歡迎繼續(xù)提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