闚園
成語(Idiom):闚園
發音(Pronunciation):kuī yuán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以威脅、恐嚇或暴力手段來迫使別人做某事,類似于強迫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闚園源于古代傳說中的故事,據說公元前4世紀,晉國有個富豪,擁有一座美麗的花園。有一天,他發現園中的一棵菩提樹上長出了一朵奇特的花朵,他非常喜歡,便命令園丁每天給花澆水。然而,因為菩提樹的根系特殊,不需要額外的水分,而且澆水反而會對菩提樹造成傷害。園丁想要勸說富豪停止澆水,但富豪不聽,還威脅要解雇園丁。于是園丁只好偷偷地在夜晚將菩提樹挖走,以免樹受到傷害。這個故事中的“闚園”就是指以威脅、恐嚇或暴力手段來迫使別人做某事,類似于強迫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描述某人利用權勢、暴力或威脅來迫使他人做某事的情況。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對下屬或弱勢群體施加壓力,迫使其服從自己的意愿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《戰國策·晉策一》中有關于闚園的記載,但具體故事來源已不可考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成語“闚園”的結構是“闚”和“園”兩個字組成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利用自己的權勢,闚園式地迫使員工加班加點。
2. 這位老板總是闚園般地對待下屬,沒有任何人情味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“闚園”與“園丁”聯想起來,園丁被迫挖走菩提樹的情景,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,如“脅迫”、“威逼利誘”等,以拓寬對于這一主題的理解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(6-12歲):我不喜歡那個欺負同學的人,他總是闚園般地要我們做他的作業。
2. 初中生(13-15歲):老師以闚園的方式逼迫我們參加學校的活動,讓我們感到很不舒服。
3. 高中生(16-18歲):政府以闚園的手段迫使農民轉變種植方式,這讓農民們感到很無奈。
4. 大學生(19-22歲):公司老板以闚園的方式逼迫員工加班,導致大家工作壓力很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