榜撻
成語(Idiom):榜撻(bǎng tà)
發音(Pronunciation):bǎng tà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用名義或借口來打擊、懲罰別人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榜撻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,榜指榜樣、標桿,撻指鞭打。榜撻的基本含義是指用名義或借口來打擊、懲罰別人。它形象地比喻以名義或借口來對待他人,實際上是在打擊和懲罰他人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榜撻常常用來形容某些人以名義或借口來對待他人,實際上是在打擊和懲罰他人。例如,某人利用職權對下屬進行打壓,卻以公正為名,這就可以用榜撻來形容這種行為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榜撻這個成語最早見于《紅樓夢》,出自曹雪芹的《紅樓夢》第五十五回。故事中,賈母因襲人犯錯,責備她,并用榜撻來形容賈母的行為。后來,這個成語逐漸成為了描述以名義或借口來打擊、懲罰別人的行為的代名詞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榜撻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,榜指榜樣、標桿,撻指鞭打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總是以名義來對待別人,實際上是在榜撻他們。
2. 這個公司以公正為名,卻經常用榜撻的方式對待員工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與“打擊”、“懲罰”等詞語聯想,來記憶榜撻的含義。同時,可以將榜撻與紅樓夢中的故事聯系起來,加深記憶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了解更多與成語相關的故事,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。同時,也可以學習其他與打擊、懲罰相關的成語,拓寬詞匯量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老師總是以名義來罰我站在教室后面,實際上是在榜撻我。
2. 初中生:班長以公正為名,卻經常以榜撻的方式對待我們。
3. 高中生:老師用榜撻的方式對待學生,嚴重影響了學習氛圍。
4. 大學生:某些教授以名義來打擊學生,實際上是在榜撻他們的創新思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