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(Idiom):貼條權(tiē tiáo quán)
發音(Pronunciation):tiē tiáo quán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以權謀私利,濫用職權,將責任推給他人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貼條權是由貼、條、權三個詞組成的成語。貼指粘貼,條指紙條,權指權力。貼條權的意思是指以權謀私利,濫用職權,將責任推給他人。這個成語主要用來形容某些人利用自己的職權,為了個人利益而不擇手段,通過濫用職權的方式來逃避責任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貼條權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描述政府官員、企業管理者、學校教育者等濫用職權、推卸責任的行為。比如,一個政府官員為了個人利益,濫用職權,將責任推給下屬;一個企業管理者為了自己的利益,不顧員工的權益,濫用職權,將責任推給其他部門;一個學校教育者為了自己的形象,濫用職權,將責任推給學生等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貼條權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官場。在古代,有一位官員貪污受賄,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,他將責任推給了一個無辜的下屬。下屬不堪忍受這樣的冤屈,于是寫了一張紙條,貼在了官員的門上,揭露了官員的罪行。后來,人們就用“貼條權”來形容濫用職權、推卸責任的行為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貼條權是一個由三個詞組成的成語,其中貼和權是動詞,條是名詞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濫用職權,將責任貼條權。
2. 這位官員為了自己的利益,不擇手段地貼條權。
3. 領導濫用職權,將責任推給下屬,這就是典型的貼條權行為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將“貼條權”這個成語與濫用職權、推卸責任的行為聯系起來記憶。可以想象一個濫用職權的官員,他為了自己的利益,不擇手段地將責任推給他人,甚至用紙條粘在他們的身上,形象地展現了貼條權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,如濫用職權、推卸責任、權力尋租等。還可以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,了解濫用職權的后果和應對措施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老師把作業的錯誤都推給了我們,真是貼條權!
2. 初中生:政府官員濫用職權,將責任推給下屬,這就是貼條權的典型例子。
3. 高中生:企業管理者為了自己的利益,濫用職權,將責任貼條權,損害了員工權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