靡弱
成語(Idiom):靡弱(mí ruò)
發音(Pronunciation):mí ruò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形容虛弱無力,衰弱不振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靡弱是由“靡”和“弱”兩個字組成的成語。其中,“靡”指沒有節制,放縱紛亂;“弱”指力量薄弱,不堪一擊。靡弱這個詞合在一起,形容人或事物虛弱無力,衰弱不振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靡弱常用來形容人的身體狀態、氣力狀態或事物的衰弱狀態。可以用于描述人體虛弱無力、精神萎靡、力量不足等情況,也可以用于形容事物的破敗、衰落等狀態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《后漢書·袁紹傳》中記載了一個故事。袁紹是東漢末年的一位軍事統帥,他在陣前鳴金收兵時,麾下將士卻沒有人理會,不顧命令繼續沖鋒。袁紹看到這一幕,感嘆道:“吾軍之士,皆如此靡弱乎!”意思是說自己的軍隊都變得軟弱無力了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主要由形容詞“靡”和形容詞“弱”組成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病倒后,整個人變得靡弱不堪。
2. 這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已經靡弱到了無法承受的地步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“靡弱”與“迷弱”進行聯想。迷弱表示迷失了力量和方向,與靡弱的含義相似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學習與靡弱相反的成語,如“剛強”、“強壯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感冒了,身體靡弱,不能去上學。
2. 初中生:他一直在健身房鍛煉,變得越來越強壯,不再是以前的靡弱樣子了。
3. 高中生:學習壓力大,有時候感覺自己的意志力有些靡弱,需要調整狀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