訕侮
基本解釋
譏笑輕侮;訕笑侮慢。 宋 羅大經 《鶴林玉露》卷十三:“然世之作偽假真者,往往竊持敬之名,益不肖之實……識者病之。至有効前輩打破一敬字以為訕侮者。” 明 宋濂 《無盡燈禪師行業碑銘》:“風教日偷,學者始不知自立,榮名利養之念日交蝕於心胷,奔競干請無所不至,足以來有識者之訕侮,可勝嘆哉!”《明史·傅朝佑傳》:“明年春,責以顛倒賢奸,恣意訕侮,廷杖六十,創重而卒。”
成語(Idiom):訕侮(shàn wǔ)
發音(Pronunciation):shàn wǔ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譏諷、侮辱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訕侮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,訕指譏諷、嘲笑,侮指侮辱、羞辱。訕侮的含義是指以言語或行為來譏諷、侮辱別人,使其感到羞辱和不快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訕侮常用于形容人們用言辭或行為嘲笑、侮辱他人。它可以用來描述某人故意諷刺、侮辱別人的行為,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被人譏諷、侮辱而感到尷尬、不快的心情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訕侮一詞最早見于《詩經·小雅·南山有臺》:“訕彼侮予,予之人也。”這句話的意思是“他們譏諷、侮辱我,我是他們的對象。”訕侮的含義由此延伸出來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訕侮是由兩個單獨的漢字組成的成語,其中“訕”是動詞,表示譏諷、嘲笑;“侮”是動詞,表示侮辱、羞辱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經常用訕侮的話語來嘲笑別人,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。
2. 被人訕侮后,她感到非常尷尬和不快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將“訕侮”兩字與“嘲笑”、“侮辱”等同義詞聯系起來進行記憶。也可以嘗試將“訕侮”兩字拆分開來,分別記憶其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了解更多與訕侮相關的成語,如“訕笑”、“侮辱”等,以豐富詞匯量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他們不應該訕侮別人,要友好相處。
2. 初中生:在班級中,我們應該互相尊重,不要訕侮同學。
3. 高中生:成熟的人不會輕易訕侮他人,要有禮貌和尊重。
4. 大學生:在社會中,我們應該避免使用訕侮的言辭,以維護良好的人際關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