禮章
基本解釋
(1).禮儀規章。《后漢書·皇后紀下·桓帝懿獻梁皇后》:“結婚之際,有命既集,宜備禮章,時進徵幣。”
(2).禮樂文章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時序》:“經典禮章,跨 周 轢 漢 , 唐 虞 之文,其鼎盛乎!”
成語(Idiom):禮章(lǐ zhāng)
發音(Pronunciation):lǐ zhāng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禮貌和規范的標志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禮章是由“禮”和“章”兩個字組成的成語。其中,“禮”指的是禮儀和禮貌,代表著人們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;而“章”指的是標志或標記,代表著將禮儀和禮貌體現出來的具體形式。因此,禮章這個成語表示禮貌和規范的標志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禮章一詞常用于描述個人或組織在行為舉止上所體現的規范和禮貌。例如,我們可以說一個人的言行舉止符合社會規范,他身上有著一種高尚的禮章。同樣地,一個組織如果能夠保持良好的禮儀和規范,也可以說該組織具有一種獨特的禮章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關于禮章的具體故事起源暫無明確記載。但禮章作為一個成語,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禮儀文化,人們注重禮儀和規范,認為這是一種表現自己修養和教養的方式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禮章由兩個漢字組成,結構簡單明了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的言行舉止始終符合社會的禮章。
2. 這家公司注重員工的禮章和職業素養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“禮章”這個成語與禮貌和規范聯系起來,想象一個人身上佩戴著一枚閃亮的徽章,象征著他的禮貌和規范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如果你對中國的禮儀和文化感興趣,可以進一步學習有關禮儀的知識,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各種禮節和習俗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們要遵守校規,做一個有禮章的好學生。
2. 初中生:參加國旗下講話,要注意言辭,展現出自己的禮章。
3. 高中生:作為學生干部,我們要以身作則,樹立良好的禮章形象。
4. 大學生:大學生應該注重自己的禮貌和行為舉止,以樹立良好的社會禮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