應繩
成語(Idiom):應繩
發音(Pronunciation):yìng shéng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應繩意為遵循規則,按照約定或規定的方式行事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成語“應繩”源自于古代中國的一種考試制度。古代考試時,考生在答題前會被要求將試卷綁在繩子上,以確保答卷不會被更換或篡改。因此,考生必須按照規定的方式行事,遵循規則,不得有所偏差。后來,“應繩”逐漸引申為遵循規則、按照約定或規定的方式行事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應繩常用于形容遵守規則、按照約定行事的情況。它可以用來贊揚一個人守紀守法、遵守規章制度,也可以用來批評一個人不守約、不遵循規定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成語“應繩”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科舉考試制度。在科舉考試中,考生需要按照規定的程序和要求進行答題,以確保公平公正。綁試卷于繩的做法是為了防止考生在考試過程中作弊或更換試卷,保證考試的公正性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成語“應繩”的結構為“動詞 + 名詞”,其中“應”是動詞,表示遵循,繩是名詞,表示規定或約束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是個很守規矩的人,從不越雷池一步,總是能夠應繩行事。
2. 作為一名公務員,我們必須時刻應繩,按照紀律行事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“應繩”。可以想象自己在考試時,試卷被綁在繩子上,必須按照規定的方式行事,不能有所偏差。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和用法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學習與“應繩”相關的其他成語,如“守規矩”、“遵章守紀”等,進一步拓展對規則和約束的理解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是一個守規矩的孩子,每天都能按時完成作業,應繩行事。
2. 初中生:作為一名學生干部,我要帶頭遵守校規校紀,時刻應繩。
3. 高中生:參加高考時,我一定會按照考場規定應繩行事,不違反任何考試紀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