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鲊
成語(Idiom):官鲊(guān zhà)
發音(Pronunciation):guān zhà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擔任官職的人貪污受賄,沉迷于享樂,不思進取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官鲊的“官”指官員,“鲊”指鲊魚,比喻貪官污吏沉迷于享樂,不思進取,只顧貪圖享受而不務實務實為民的官員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可以用于形容那些只顧享受、不負責任、不努力工作的人,特別是指官員或領導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官鲊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故事。相傳,有一個官員貪污受賄,沉溺于酒色之中,不思進取。一天,他在家中宴請來賓,宴席上,他的妻子為了讓他省錢,用鲊魚來做菜。官員吃了幾口之后,覺得鲊魚味道不好,便讓人把鲊魚換成了其他魚類。這個故事就成為了形容貪官污吏的成語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官鲊的結構為“官”+“鲊”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個官員整天沉迷于享樂,真是個官鲊。
2. 我們不要成為官鲊,要努力工作,為人民做出貢獻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將官鲊的發音和形象進行聯想記憶,比如想象一個官員坐在餐桌前,享受美食,但桌上的魚都是鲊魚,代表他只顧享樂,不思進取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官員的故事和文化,可以深入了解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和道德觀念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(6-12歲):這個官鲊不關心人民的生活,只顧自己享受。
2. 初中生(13-15歲):我們要警惕官鲊的存在,保護我們的權益。
3. 高中生(16-18歲):官鲊的存在是社會不公平的根源,我們要為改變這種現象而努力。
4. 大學生及以上(18歲以上):貪官污吏是官鲊的典型代表,我們要加強反腐倡廉的意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