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顛
基本解釋
見“ 發癲 ”。
成語(Idiom):發顛
發音(Pronunciation):fā diān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人的精神或行為異常,失去理智,變得瘋狂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發顛是由“發狂”和“顛倒”兩個詞組成的成語。發狂指人的精神失常,顛倒指行為反常。發顛形容人的言行舉止異常,失去理智,變得瘋狂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發顛一詞常用于形容人的精神狀態異常,行為舉止荒唐可笑,完全失去理智的情況。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某種情況下表現得非常瘋狂或愚蠢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據傳,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《警世通言》中的故事《李逵負荊請罪》。故事中,李逵是一個性格粗暴的英雄人物,他曾經因為誤殺了人而感到非常內疚,于是帶著荊棘到官府請罪。在路上,他遇到了一個發狂的人,這個人因為失去理智而變得瘋狂,行為異常。李逵看到這個人后,感到非常同情,便決定放下荊棘,幫助這個人。這個故事中的“發顛”一詞就是形容那個瘋狂的人的狀態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發顛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四字成語,其中“發”和“顛”都是動詞,表示狀態的改變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一聽到那個壞消息,頓時發顛了,開始亂吼亂叫。
2. 這個人在工作壓力大的時候,常常會發顛,做出一些荒唐的決定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。可以想象一個人的頭上突然長出了一堆顛倒的發,這個人因為這種異常的發型而變得瘋狂,失去了理智,變得發顛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,如“顛三倒四”、“顛沛流離”等,來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他玩游戲玩得太多了,都發顛了,連作業都沒寫完。
2. 初中生:考試前那個同學每天晚上都復習到很晚,看起來有點發顛的樣子。
3. 高中生:她一聽到被錄取的消息,興奮得發顛,跑來告訴我們的時候,都快跳起來了。
4. 大學生:他在準備畢業論文的時候,壓力太大了,有時候會發顛,說些奇怪的話。
5. 成年人:那個人因為工作太累了,竟然發顛了,辭職了就去開了一家小店。
通過以上學習指南,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成語“發顛”。希望對你有所幫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