氣憤
基本解釋
[釋義]
(動)生氣,憤恨。
[構(gòu)成]
并列式:氣+憤
[例句]
聽到這個不公平的消息;他氣憤得大叫起來。(作謂語)
近義詞
反義詞
英文翻譯
1.indignant; furious; angry; with anger; in anger
詳細(xì)解釋
◎ 氣憤,氣忿 qìfèn,qìfèn
[indignant;furious] 生氣憤恨
對他們感到十分氣憤
(1).生氣憤恨。《南史·胡蕃傳》:“ 蕃 氣憤,率左右十二人乘小船徑往。” 清 李漁 《奈何天·軟誆》:“我替你氣憤不過,幾時走將過去,譏誚他一番纔好。”也指因生氣而表現(xiàn)出來的憤慨情緒。 葉圣陶 《夜》:“他們兩個都和善,到這兒滿臉的氣憤,可還是透著和善。”
(2).情緒激憤。 唐 張說 《吊國殤文》:“君王按金鼓而氣憤,撫珠鈴而淚滋。”
成語(Idiom):氣憤
發(fā)音(Pronunciation):qì fèn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表示因受到委屈或憤怒而情緒激動的狀態(tài)。
詳細(xì)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氣憤是指人因受到不公正待遇、被冤枉或不滿意的事情而感到憤怒和激動,情緒很不穩(wěn)定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描述被冤枉、受到不公正對待、遭受不公平待遇等情況下的憤怒和激動的心情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位名叫林則徐的官員。林則徐在清朝時期擔(dān)任福建巡撫,他非常愛護百姓,為人正直公正。有一次,他得知當(dāng)?shù)赜腥嗽谒讲佧}貨,他立即下令查抄,結(jié)果發(fā)現(xiàn)了大量的私鹽。他將這些私鹽全部沒收,并且罰款了一些涉案的人。這些人因為被罰款而感到憤怒,紛紛向林則徐投訴。林則徐聽到這些人的投訴后,感到非常憤怒,他說:“我為了百姓的利益,為了國家的利益,竟然有人敢對我產(chǎn)生氣憤之情!”從此,人們開始使用“氣憤”這個詞來形容因為受到冤枉或不公正對待而感到憤怒和激動的心情。
成語結(jié)構(gòu)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,分別是“氣”和“憤”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因為被冤枉而非常氣憤。
2. 她聽到這個消息后,感到非常氣憤和失望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
1. 將“氣憤”拆分成兩個部分,分別記憶“氣”和“憤”的意思,然后聯(lián)想到受到冤枉或不公正對待時的憤怒和激動的心情。
2. 可以將“氣憤”與類似含義的詞語進行對比記憶,如憤怒、生氣等。
延伸學(xué)習(xí)(Extended Learning):
1. 學(xué)習(xí)相關(guān)的成語:憤世嫉俗、憤然不平、憤世嫉俗、憤慨填膺等。
2. 了解相關(guān)的詞語:憤怒、生氣、憤慨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(xué)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(xué)生:我因為被同學(xué)冤枉而感到非常氣憤。
2. 初中生:老師對我評價不公,我感到很氣憤。
3. 高中生:面對社會不公平的現(xiàn)象,我感到愈發(fā)氣憤。
4. 大學(xué)生:聽到這個新聞,我感到非常氣憤和憤怒。
5. 成年人:被公司不公正對待,我無比氣憤,決定辭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