鉤檢
成語(Idiom):鉤檢 (gōu jiǎn)
發音(Pronunciation):gōu jiǎn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審察、調查、檢驗事物的真偽或質量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鉤檢是由“鉤”和“檢”兩個字組成的成語。鉤,指的是勾結、牽連;檢,指的是審查、檢驗。鉤檢的含義是指審查、調查、檢驗事物的真偽或質量。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嚴格的檢驗標準或審查程序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鉤檢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嚴格的審查、檢驗、調查過程。可以用于形容檢查員對產品質量的嚴格把關,或者指某個組織對人員的嚴格篩選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鉤檢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。據說,唐朝時期有一位宰相名叫魏征,他非常嚴謹,喜歡對文書進行仔細的審查。有一次,他在審查一份文件時,發現有幾個字的筆畫有些奇怪,于是他用一根鉤子將這幾個字的筆畫勾了出來,結果發現是篡改的痕跡。從此以后,人們就用“鉤檢”來形容嚴格審查、檢驗的過程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鉤檢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,由動詞“鉤”和名詞“檢”組成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家公司的產品質量一直很好,因為他們對每個環節都進行了鉤檢。
2. 在招聘過程中,公司會對求職者的背景和資歷進行仔細鉤檢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聯想魏征審查文件時使用鉤子勾出篡改痕跡的場景,將這個故事與鉤檢的含義聯系起來,幫助記憶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“鉤檢”相關的成語,如“鉤心斗角”、“審時度勢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老師在布置作業時,總是鉤檢我們的答案是否正確。
2. 初中生:為了確保實驗結果的準確性,我們在實驗過程中進行了多次鉤檢。
3. 高中生:在準備高考期間,我們要對自己的知識進行鉤檢,確保沒有遺漏任何重要內容。
4. 大學生:在寫論文之前,我會對相關的文獻資料進行鉤檢,確保引用的內容準確無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