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池
成語(Idiom):觀池
發音(Pronunciation):guān chí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觀察事物的過程中,需要有耐心和細致的態度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觀池源自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下》:“觀池者,觀其水也?!币鉃橛^察池塘的水,需要耐心觀察,細致分辨。這個成語比喻觀察事物時需要仔細、耐心,不能匆忙地下結論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觀池常用于描述觀察、研究、分析等需要耐心和細致的情景??梢杂脕硇稳菘茖W實驗、調查研究、思考問題等需要仔細觀察和分析的場合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觀池的典故源于戰國時期,齊國韓非子的《外儲說左下》中的故事。故事中,有人向韓非子請教如何辨別金銀質地的問題,韓非子回答說:“觀池者,觀其水也?!币鉃橛^察池塘的水,需要耐心觀察,細致分辨。從此,觀池成為一個比喻觀察事物需要耐心和細致的成語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觀池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,由動詞“觀”和名詞“池”組成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對待問題總是觀池細致,從不草率下結論。
2. 學習科學需要耐心觀池,不能急于求成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觀池這個成語。可以想象自己站在池塘旁邊,仔細觀察池水的變化,需要耐心和細致的態度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
1. 學習觀察事物時,可以培養耐心和細致的習慣,提高觀察力。
2. 在科學實驗或研究中,要注重細節,全面觀察,不要草率下結論。
3. 觀察事物時,可以運用不同的角度和方法,獲得更全面的信息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小學生:我在觀察花朵的時候,發現它們的顏色有很多種。
初中生:科學實驗需要耐心觀池,不能急于得出結論。
高中生:在文學作品中,作者常常通過觀察細節來描繪人物的形象。
大學生:研究問題時,要有耐心觀察,不能急于下結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