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過
成語(Idiom):附過(fù guò)
發(fā)音(Pronunciation):fù guò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某種行為或事物過于附庸,沒有自己的主見和獨立性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附過是由“附”和“過”兩個字組成的成語。附有“附庸”的意思,指某種行為或事物過于附庸,缺乏獨立性和主見。形容人沒有自己的主張,只會跟風從眾,缺乏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形容個人或團體在思想、行為上缺乏獨立性和主見,盲目跟從他人,缺乏獨立思考的情況。也可以用來批評某些機構或組織過于附庸于某個權威或勢力,沒有獨立的立場和選擇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中有一則故事,講述了楚國人賈生為了追求官位,把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完全附庸于政治權勢,沒有獨立的立場和主見。后來,賈生因為過于附庸而被楚國國君所厭惡,最終導致了他的悲劇結局。這個故事成為了“附過”這個成語的來源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動賓結構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在工作中總是附過于上級的指示,缺乏獨立思考和主見。
2. 這個組織過于附過于某個政治勢力,沒有獨立的立場和選擇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聯(lián)想“附過”成語的發(fā)音和字形??梢韵胂笠粋€人過于附庸于他人,沒有自己的獨立性,像是被人牽著走的樣子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學習其他與獨立性、主見相關的成語,如“獨立自主”、“見風使舵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不想附過于別人的決定,我要有自己的主見。
2. 初中生:她總是附過于流行的事物,沒有自己的獨立品味。
3. 高中生:政治家應該有獨立思考的能力,而不是簡單地附過于某個政治勢力。
4. 大學生:在大學里,我們要培養(yǎng)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,不要附過于他人的觀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