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阻
成語(Idiom):附阻(fù zǔ)
發音(Pronunciation):fù zǔ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附和阻礙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附和他人的意見,同時又阻礙了事情的進展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用于描述一個人在行動中既想順從他人的意見,又拖延事情的進展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成語“附阻”出自《齊桓公》。齊桓公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國君,他曾經在一次會議上,聽從了一個人的建議,但又提出了一些不合理的要求,導致事情無法順利進行。因此,后來人們用“附阻”這個成語來形容這種既附和他人意見又阻礙事情進展的行為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附和 + 阻礙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總是附和別人的意見,但又不愿意付諸行動,真是附阻不前。
2. 這個團隊的領導經常附和大家的意見,但是又經常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要求,導致項目進展緩慢,真是附阻了整個團隊的發展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聯想成一個人一邊附和他人的意見,一邊又把事情給阻礙住,形成了“附阻”的場景。可以用這個場景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學習其他與“附阻”相似的成語,如“左右為難”、“拖泥帶水”等,來豐富自己的詞匯量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和朋友們一起玩游戲,他們都說要去公園玩,我也附和了他們的意見,但是我又提出要先吃冰淇淋,就附阻了大家的計劃。
2. 初中生:我和同學們商量去看電影,大家都說想看喜劇片,我也附和了他們的意見,但是我又提出要去吃飯,結果耽誤了大家看電影的時間,真是附阻了大家的計劃。
3. 高中生:我和同學們一起準備參加比賽,他們都說要早起鍛煉身體,我也附和了他們的意見,但是我又提出要先吃早餐,結果耽誤了大家鍛煉的時間,真是附阻了大家的計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