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手
基本解釋
◎ 出手 chūshǒu
(1) [(of hoarded goods) be disposed of]∶賣出;貨物拋售完畢
(2) [take out]∶付出
出手大方
◎ 出手 chūshǒu
(1) [length of sleeve]∶袖長程度
(2) [opening moves to demonstrate one’s skills]∶初涉某事的才干
出手不凡
近義詞
脫手、動手、開始、著手、入手、下手
英文翻譯
1.(賣出; 脫手) get (hoarded goods, etc.) off one's hands; dispose of; sell
詳細解釋
(1).往外拿。 宋 朱熹 《與林擇之書》:“百事節省,尚無以給。日暮欲致薄禮,比亦出手不得。”《古今小說·閑云庵阮三償冤債》:“尼姑道:‘多蒙 陳太尉 家奶奶布施,完了觀音圣像,不曾去回復他……后來那兩尊,還要他大出手哩。’” 清 李漁 《比目魚·揮金》:“你若肯見允,少也不好出手,竟是一千兩聘金。” 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四二:“外婆告訴我:昨天她在門外買了一個鄉下人的五斤小米,那個人低聲的說,他要法幣。外婆的法幣就更不肯出手啦。”
(2).猶脫手。 元 宮天挺 《范張雞黍》第二折:“小生墮落文章,似賣著一件物事,不能出手。” 清 李漁 《巧團圓·爭繼》:“我想立后承先,不是一樁小事,全要付得其人。況且平空白地把萬金家產付他,又賠上一個恩廕,豈是輕易出手的。” 郭小川 《縣委書記的浪漫主義》詩:“老鄉們說:‘大川小溝,賽過 蘇 杭 二州。’我看哪:拿十個 紐約 來換,咱們也不出手。”
(3).指詩文寫出或傳出。 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·文章》:“學為文章,先謀親友,得其評裁,知可施行,然后出手。”《陳書·徐陵傳》:“每一文出手,好事者已傳寫成誦。” 清 趙翼 《甌北詩話·查初白詩》:“當其年少氣鋭,從軍 黔 楚 ,有江山戎馬之助,故出手即沉雄踔厲,有 幽并 之氣。”
(4).謂出而任其事。 宋 洪邁 《容齋五筆·宗室覃恩免解》:“諸人相率詣宰府,且徧謁侍從、臺諫,各納一札子,敘述大旨……是時諸公莫肯出手為言。”《水滸傳》第二四回:“如今又虧殺這位娘子出手與老身做成全了。” 魯迅 《書信集·致趙家璧》:“所以我決計不干這事了,索性開初就由一個不被他們所憎惡者出手,實在穩妥得多。”
(5).動手。《太平御覽》卷八三四引 晉 謝玄 《與兄書》:“此固下大有鱸魚,一出手釣得四十七枚。” 宋 司馬光 《效趙學士體成口號十章獻開府太師》之一:“都人共喜大師回,比戶爭迎不得催。正值土樓灘水淺,大家出手挽船來。” 明 姚士麟 《見只編》卷中:“懶息婦,今日不出手,祇會火炕上搏老公乎?” 清 李漁 《比目魚·征利》:“我這一次出手原重了些。” 茅盾 《子夜》十四:“女工們竭力忍耐,避免和這些人打架,而這些人呢,也沒接到命令真真出手打。”
(6).顯示身手。 宋 陳師道 《絕句》:“不共 盧 王 爭出手,卻思 陶 謝 與同時。” 宋 陸游 《五更讀書示子》詩:“萬鐘一品不足論,時來出手蘇元元。” 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七一:“她決定要在車站上作出幾件出手的事來,以便快快的高升一步,好能穿上漂亮的衣服,抹上口紅,把浪漫與殺人聯系到一處。”
(7).猶開始。 魯迅 《華蓋集續編·馬上日記》:“新的本國的西醫又大抵模模胡胡,一出手便先學了中醫一樣的江湖訣。”《中國民間故事選·智殲邵本良》:“一出手,他就按兵不動,派出十個、八個人到山里來找紅軍。” 周恩來 《我們要說的話》:“就拿經歷說,他既沒有在 滿清 時代做過事,也沒有去北洋政府下任過職,一出手他就已經在‘五四’前后。”
(8).指袖子。《紅樓夢》第九二回:“人的眉、目、口、鼻以及出手、衣褶,刻得又清楚,又細膩。”
成語(Idiom):出手
發音(Pronunciation):chū shǒu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行動、動手。表示開始做某事或采取行動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出手是中國常用的一個成語,表示開始做某事或采取行動。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某人開始動手做事或采取行動的態度堅決,果斷而迅速。出手一詞可以指任何行動,無論是實際的動作還是在某個領域或問題上采取行動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出手這個成語可以在各種場景中使用,特別是在描述某人開始做事或采取行動的時候。例如,當某人決定開始創業或者采取行動解決一個問題時,可以使用出手這個成語來表示他們的決心和果斷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出手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武術文化。在古代,武術是一門重要的技能,人們通過學習武術來保護自己和家人。出手一詞最初是指開始使用武術技巧進行戰斗或自衛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這個詞逐漸演變成了一種比喻,用來描述開始行動或采取行動的意愿和決心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出手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,分別是“出”和“手”。出手的意思是開始行動或采取行動,其中“出”表示開始,動起來的意思,“手”表示動作或行動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看到有人在欺負小狗,立刻出手幫助了它。
2. 這個項目需要有人出手來解決,否則會延誤進度。
3. 比賽開始了,選手們紛紛出手,展示自己的實力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將“出手”這個成語與開始行動或采取行動的形象聯系起來,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。可以想象自己在某個場景中,突然決定開始做某事,然后真正出手行動。這樣的形象聯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和用法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如果你對中國成語感興趣,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行動、決心相關的成語,如“下手”、“動手”等。這些成語可以幫助你更準確地描述人們的行動和態度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(8歲):他看到有人掉了錢,就出手幫助他撿起來。
2. 初中生(14歲):考試的時候,時間不夠了,他果斷出手做最后一題。
3. 高中生(17歲):面對困難,他毫不猶豫地出手解決了問題。
4. 大學生(20歲):他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,出手為社會做貢獻。
5. 成年人(30歲):他看到有人被欺負,立刻出手幫助他。
通過這個學習指南,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“出手”,并且可以延伸學習其他相關的成語。記憶技巧和例句的使用可以幫助你更好地記憶和應用這個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