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料
成語(Idiom):草料
發音(Pronunciation):cǎo liào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缺乏經驗、見識的人,也可指缺乏真實、可靠的信息或消息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草料一詞源于農田中的草,草料指的是飼養動物所需的飼料,而成語中的草料則引申為指缺乏真實、可靠的信息或消息,以及缺乏經驗、見識的人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形容某人對事物缺乏真實了解或經驗,以及對消息的不可靠性。可以用于諷刺、批評或嘲笑的語境中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成語“草料”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《喻世明言》中的一則故事中。故事中,有一位名叫秀才的人,他自詡博學多才,但實際上卻只會背誦一些無關緊要的書籍和文章。一次,他在一場宴會上遇到了一個名叫草料的農民,草料詢問秀才關于農田耕作的問題,秀才卻無法回答。這個故事揭示了秀才雖然有很多書本知識,卻對實際生活和農田耕作一無所知,因此被戲稱為“草料”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形容詞+名詞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對這個項目的了解只是一知半解,完全是個草料。
2. 這個人自稱很有見識,但實際上只是個草料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將“草料”與缺乏經驗、見識的人聯系起來,形象地想象一個人頭上長滿了草,代表他的頭腦中只有草料,沒有真正的知識和經驗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有關成語的起源和用法,以豐富自己的漢語知識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他對這個游戲一竅不通,真是個草料。
2. 初中生:他看了這本書,卻對其中的情節一無所知,完全是個草料。
3. 高中生:這個人自稱是個專家,卻對這個領域的最新進展一無所知,真是個草料。
4. 大學生:他在面試時完全不了解公司的業務,被面試官戲稱為草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