詳細解釋
詞語解釋
fā hào shī lìng ㄈㄚ ㄏㄠˋ ㄕㄧ ㄌㄧㄥˋ發號施令(發號施令)
發命令,下指示。《書·冏命》:“發號施令,罔有不臧。”《淮南子·道應訓》:“發號施令,師未合而敵遁,此將軍之威也。” 唐 李白 《明堂賦》:“發號施令,采時順方。” 明 宋濂 《扶宗宏辨禪師育王裕公生塔之碑》:“ 洪武 元年,上即皇帝位,發號施令,雷動云合。” 郭小川 《木瓜樹的風波》詩:“我有什么權利,向連長和同志們發號施令?” 巴金 《懷念烈文》:“ 魯迅 先生從來不發號施令,也不向誰訓話,可是我們都尊重他的意見。”
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:發號施令
成語(Idiom):發號施令
發音(Pronunciation):fā hào shī lìng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權威人士或領導者下達命令、指示,其他人無法反抗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發號施令是由“發號”和“施令”兩個詞組成的成語。“發號”意為發布命令或指示,“施令”意為執行命令或指示。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權威人士或領導者通過發布命令或指示,使其他人無法反抗,必須執行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形容某人擁有絕對權威,可以隨意下達命令,而其他人無法抗拒或違背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據傳,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軍事制度。在古代戰爭中,指揮官需要通過發號施令來指導士兵的行動,以取得戰爭的勝利。因此,發號施令成為了一種具有權威和不可違抗性的行為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動詞+名詞+動詞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領導者發號施令,所有員工都必須按照指示行事。
2. 這位教練發號施令,讓隊員們進行嚴格的訓練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分解成語的結構來記憶。將“發號”與“施令”分開記憶,再將兩個部分結合起來,形成完整的成語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了解更多與權威、領導力相關的成語,如“一言九鼎”、“一言為定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老師發號施令,我們要按時完成作業。
2. 初中生:班主任發號施令,要求我們積極參加學校活動。
3. 高中生:校長發號施令,要求全體學生遵守校規校紀。
4. 大學生:導師發號施令,要求我們按時完成研究項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