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源
基本解釋
◎ 水源 shuǐyuán
(1) [waterhead]∶ 水道的源頭或上游
(2) [fountain]∶河流的發源地或源頭
(3) [water]∶民用水、工業用水或灌溉用水的來源
威脅要切斷水源
英文翻譯
1.(河流發源的地方) headwaters; waterhead
2.(水的來源) source of water
詳細解釋
(1).江河發源的地方。《史記·大宛列傳》:“﹝貳師﹞乃先至 宛 ,決其水源,移之,則 宛 固已憂困?!?晉 陶潛 《桃花源記》:“林盡水源,便得一山。” 宋 歐陽修 《晉祠》詩:“行人望祠下馬謁,退即祠下窺水源?!?臧克家 《今昔吟·忠烈篇》:“河山光輝照人眼,木本水源想從前?!?br>(2).指民用水、工業用水或灌溉用水的來源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十九回:“府上的地……水源又好,出水的路又好?!?姚雪垠 《李自成》第三卷第四二章:“賊軍如追趕前去,即在 睢 杞 一帶決戰,不至于今日斷絕水源。”
成語(Idiom):水源
發音(Pronunciation):shuǐ yuán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水的來源或水源地,也比喻事物的根本或基礎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成語“水源”源自于《論語·衛靈公》中的一句話:“水過則源清,人過則無德。”意思是水流經過時會變得清澈,而人經過時則會失去道德。這句話后來演變成成語“水源”,用來形容事物的根本或基礎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根本或基礎,特別是指人的品德、道德等方面的根基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成語“水源”起源于《論語·衛靈公》中的一句話,這句話是孔子對衛靈公提出的警示和勸誡。衛靈公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君主,他曾向孔子請教如何治理國家??鬃佑谩八^則源清,人過則無德”來告誡衛靈公要注重修身養性,以保持國家的道德風尚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主體詞為“水源”,沒有修飾成分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個問題的解決關乎到整個項目的水源。
2.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,這是一個人的水源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記憶,將“水源”與水的來源或根源聯系起來,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水相關的成語和詞語,如“水落石出”、“水滴石穿”、“水鄉人家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們要保護好環境,保護水源。
2. 初中生:友誼是一座橋梁,是我們的水源。
3. 高中生:學習是成功的水源,只有努力學習才能取得好成績。
4. 大學生:自信心是我前進的水源,它能給我力量和勇氣。
5. 成人: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品德的水源,家庭是培養孩子的根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