義行
基本解釋
同“ 儀形 ”。忠義或節義的行跡。《淮南子·人間訓》:“ 無害子 之慮無中於策,謀無益於國,然而心調於君,有義行也。”《后漢書·皇后紀上·明德馬皇后》:“其外親有謙素義行者,輒假借溫言,賞以財位。”《東觀漢記·城陽恭王祉傳》:“ 荊州 刺史上其義行,拜 廬江 都尉。”
同“ 儀形 ”。效法。《史記·趙世家》:“中國者……遠方之所觀赴也,蠻夷之所義行也。”
成語(Idiom):義行
發音(Pronunciation):yì xíng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為了公義而行動,表達了做事情堅持正義和道義的精神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義行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,義指正義、道義,行指行動、做事。義行的基本含義是指為了公義而行動,表達了做事情堅持正義和道義的精神。這個成語強調了人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,應該堅持自己的原則和信仰,做出正確的選擇和行動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義行這個成語常常用于表達一個人在面對困難和壓力時,堅持正義和道義,勇于行動的精神。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不公正的待遇或困境時,不顧個人利益,堅持自己的原則和信仰,為了公義而奮斗。也可以用來表達對于那些為了幫助他人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而不顧個人得失的人的贊賞和敬佩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目前關于義行成語的具體故事起源暫無確切記載,但是這個成語的意義和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有關。儒家思想強調道德倫理和人際關系,在困境中堅持正義和道義的精神被視為高尚的品質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義行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在公司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時,始終堅持義行,不屈不撓。
2. 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的人能夠秉持義行,為弱勢群體發聲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義行這個成語。可以想象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時,堅持正義和道義,勇于行動的形象,將這個形象與義行這個詞語聯系在一起,幫助記憶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如果對于儒家思想和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,可以進一步學習儒家經典著作,如《論語》、《大學》等,了解更多關于道德倫理和人際關系的內容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小學生:他是一個勇敢的小朋友,經常幫助同學,這是一種義行。
初中生:在面對考試作弊的誘惑時,我選擇了堅持正義的義行。
高中生:他在社區組織了一次義行活動,為貧困家庭捐贈了物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