烏臼
基本解釋
(1).亦作“ 烏桕 ”。落葉樹。實如胡麻子,多脂肪,可制肥皂及蠟燭等。《樂府詩集·雜曲歌辭十二·西洲曲》:“日暮伯勞飛,風吹烏臼樹。” 北魏 賈思勰 《齊民要術·烏臼》:“《玄中記》:‘ 荊 揚 有烏臼,其實如鷄頭,迮之如胡麻子,其汁味如豬脂。’” 宋 辛棄疾 《臨江仙·戲為期思詹老壽》詞:“手種門前烏桕樹,而今千尺蒼蒼。” 明 李時珍 《本草綱目·木二·烏桕木》:“烏桕,烏喜食其子,因以名之……或云:其木老則根下黑爛成臼,故得此名。”
(2).鳥名。 明 李時珍 《本草綱目·禽三·伯勞》:“鷑鳩,《爾雅》名鵧鷑…… 江 東謂之烏臼。”
成語(Idiom):烏臼(wū jiù)
發音(Pronunciation):wū jiù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黑色的臼,比喻人的智慧或才能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烏臼,古代用來搗米的臼,因其黑色而得名。成語“烏臼”比喻人的智慧或才能。烏臼的黑色象征著深沉、內斂,寓意著人的智慧和才能常隱藏在內心深處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智慧或才能出眾,但表面上不顯露出來的情況。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智慧或才能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烏臼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《史記·孟子荀卿列傳》。孟子和荀卿是戰國時期的兩位著名思想家,他們的智慧和才能被比喻為烏臼。故事中,孟子和荀卿一起參加齊國的科舉考試,荀卿得到了高分,而孟子卻沒有。孟子對荀卿說:“你的智慧就像烏臼一樣,深藏不露。”這個故事成為了“烏臼”這個成語的起源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主語 + 像 + 烏臼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的智慧就像烏臼一樣,深藏不露。
2. 盡管他平時不說話,但他的智慧就像烏臼一樣,深藏在內心深處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烏臼的黑色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。想象一個智慧和才能深藏不露的人,就像烏臼一樣,黑色的外表隱藏了內心的智慧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含有“烏臼”成語的用法,如“烏鴉喝水”、“烏鴉反哺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他的智慧就像烏臼一樣,深藏在內心深處。
2. 初中生:他雖然不說話,但他的智慧就像烏臼一樣,深沉而內斂。
3. 高中生:他的才能如烏臼一般,深藏不露,讓人難以捉摸。
4. 大學生:他的智慧和才能就像烏臼一樣,不張揚卻深入人心。
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“烏臼”這個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