堂軸
成語(Idiom):堂軸
發音(Pronunciation):táng zhóu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古代堂上懸掛的畫軸,比喻正人君子的品德和風度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堂軸是指古代堂上懸掛的畫軸,是一種裝飾物品,用來展示主人的品味和文化修養。成語“堂軸”比喻正人君子的品德高尚、風度翩翩,有一種高雅的氣質和儀態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、風度翩翩的場合,特別是用來贊美正人君子或有修養的人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《莊子·齊物論》中有一則故事,講述了莊子與齊宣王的對話。莊子告訴齊宣王,堂上的畫軸雖然美麗卻只是裝飾物,與人的品德無關。后來,人們將正人君子比喻為堂軸,用以形容他們的高尚品德和儀態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由名詞“堂軸”組成,沒有其他部分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是我們學校的堂軸,總是舉止文雅,言談舉止都很得體。
2. 這位老師不僅教學有方,而且為人正直,真是一位堂軸之人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“堂軸”與正人君子的形象聯系起來,想象一個堂上懸掛著美麗的畫軸,代表著高尚的品德和儀態。通過反復閱讀和使用該成語,加深記憶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品德修養相關的成語,如“君子之交淡如水”、“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”等,以豐富自己的詞匯和文化修養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老師是我們班級的堂軸,她總是很和藹可親,給我們上課很有耐心。
2. 初中生:我爸爸是一個真正的堂軸,他為人正直,從不做任何不誠實的事情。
3. 高中生:我們學校的校長是一位堂軸之人,他不僅管理有方,而且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非常關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