賜憐
成語(Idiom):賜憐(cì lián)
發音(Pronunciation):cì lián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賜予憐憫、寬恕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賜憐是指在權力者面前得到寬恕和憐憫。這個成語強調了權力者對他人的寬容和仁慈,表達了對弱者的關懷和保護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描述權力者對他人的寬容和憐憫,也可以用于表達對弱者的關心和保護。在正式場合或者文學作品中使用較多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中有一則故事,講述了孔子在魯國時,一位貧困的婦人因為偷竊被抓住。孔子對她產生了憐憫之情,決定赦免她的罪行,并賜給她一筆錢財,幫助她擺脫貧困。后來,人們用“賜憐”來形容權力者對他人的寬容和憐憫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動賓結構,由動詞“賜”和名詞“憐”組成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雖然他犯了錯誤,但是上司對他很賜憐,沒有開除他。
2. 這位領導對待下屬總是賜憐有加,讓大家感到溫暖和安心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“賜憐”與“寬容”和“憐憫”等詞語進行關聯記憶。可以想象一位權力者賜予他人寬容和憐憫,表達對弱者的關懷和保護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,如“賜教”、“賜福”等,來擴展對權力者賜予他人的不同方式和含義的理解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(6-12歲):老師對同學們的錯誤都會賜憐,不會嚴厲批評。
2. 初中生(13-15歲):領導對員工的問題總是賜憐,給予他們改正的機會。
3. 高中生(16-18歲):權力者對社會弱勢群體應該多一些賜憐,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和幫助。
4. 大學生(19-22歲):權力者應該學會賜憐,對待他人要有寬容和仁慈的態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