斗絕
基本解釋
(1).陡峭峻險。斗,通“ 陡 ”。《后漢書·西南夷傳·白馬氐》:“﹝ 氐 人﹞居於 河池 ,一名 仇池 ,方百頃,四面斗絶。” 宋 陳亮 《戊申再上孝宗皇帝書》:“ 鐘阜 之支隴隱隱而下,今行宮據(jù)其平處以臨城市,城之前則逼山而斗絶焉。” 清 顧炎武 《王徵君潢具舟城西同楚二沙門小坐柵洪橋下》詩:“蠻陬地斗絶,極目天茫茫。”
(2).孤懸。《后漢書·竇融傳》:“ 河西 斗絶在 羌胡 中,不同心勠力,則不能自守。” 姚錫光 《東方兵事紀略·遼東》:“ 錦州 聲援梗阻,必出 石山站 繞 奉天 會城,崎嶇始達。於是 遼陽 斗絶,根本動搖。”
(3).猶懸殊。 章炳麟 《訄書·定版籍》:“夫貧富斗絶者,革命之媒。”
成語(Idiom):斗絕(dòu jué)
發(fā)音(Pronunciation):dòu jué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彼此爭斗到最后一刻,不留余地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斗絕是一個形容兩方勢均力敵,爭斗激烈到無法再繼續(xù)下去的狀態(tài)。它強調(diào)了雙方的斗爭決絕、毫不留情,不給對方絲毫的機會或余地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斗絕一詞常用于形容激烈的競爭或爭斗,通常指兩方勢均力敵,不肯輕易讓步,爭斗到底的情況。可以用于形容商業(yè)競爭、體育比賽等各種競爭性場合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《左傳·昭公二十四年》中的記載,當時魯國與齊國爭奪一個地方,雙方斗爭激烈,一直打到雙方都無法再繼續(xù)下去,最后以和議解決。這個故事中的斗絕一詞就是由此而來。
成語結(jié)構(gòu)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主要由“斗”和“絕”兩個字組成,表示斗爭到最后一刻,沒有余地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兩隊在比賽中斗絕,最終以平局收場。
2. 這場商業(yè)競爭已經(jīng)進入了白熱化階段,雙方都在斗絕,誰也不愿意退讓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“斗絕”聯(lián)想為兩個拳頭相互搏擊,力量激烈到無法再繼續(xù)下去的狀態(tài)。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(guān)的成語,如“力爭上游”、“水乳交融”等,來拓展對成語的理解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在足球比賽中,兩隊都斗絕了,最后打成了平局。
2. 初中生:這個班級的同學們在考試中斗絕,爭奪前幾名的位置。
3. 高中生:為了爭奪學校的獎學金,同學們都在斗絕,競爭異常激烈。
4. 大學生:在創(chuàng)業(yè)的道路上,創(chuàng)業(yè)者們常常要斗絕,才能取得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