氣干
基本解釋
(1).氣血和軀體。《列子·楊朱》:“行年六十,氣干將衰。”
(2).氣魄和才干。《宋書·垣護之傳》:“ 護之 少倜儻,不拘小節,形狀短陋,而氣干強果。”《北史·周紀上·太祖文帝》:“ 肱 任俠有氣干。” 宋 洪邁 《夷堅丁志·左都監》:“ 良 嘗在 張魏公 府為帳下,氣干甚偉。”
英文翻譯
1.air-seasoning (天然干燥)
成語(Idiom):氣干(qì gān)
發音(Pronunciation):qì gān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氣憤到極點,怒火沖天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指氣憤到極點,怒火沖天的狀態。形容憤怒、氣憤的程度極深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多用于口語,可用于描述個人情緒激動、憤怒的狀態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《紅樓夢》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,其中有一段描寫賈母氣憤的情節,即賈母氣憤到極點,怒火沖天。這一情節被后人引申為“氣干”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主要由兩個字組成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聽到這個消息后,氣得臉色發白,氣干了。
2. 老師對他的批評非常嚴厲,把他氣干了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將“氣干”與憤怒、怒火等詞語聯系起來,形成聯想,加深記憶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學習其他與情緒相關的成語,如“怒發沖冠”、“怒火中燒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幼兒園學生:小明氣干了,大聲地哭了起來。
2. 小學生:我被同學捉弄了,氣干了,決定告訴老師。
3. 初中生:考試時發現自己丟了一張答題卡,氣干了,趕緊找老師補辦。
4. 高中生:老師批評我沒有完成作業,氣干了,決定加倍努力。
5. 大學生:與室友發生爭執后,我氣干了,決定搬出去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