蠻絃
成語(Idiom):蠻絃
發音(Pronunciation):mán xián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形容琴音悲涼、哀怨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蠻絃,意為南方的琴弦。古代南方地區的民族常用蠻絃制作的樂器演奏,其音色悲涼、哀怨。因此,蠻絃一詞被用來形容琴音悲涼、哀怨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蠻絃常用于形容音樂、詩詞等藝術作品中的悲涼、哀怨之情感。也可用于形容人的表情或心情悲傷、憂郁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蠻絃一詞最早見于唐代杜牧的《秋夕》詩中:“銀燭秋光冷畫屏,輕羅小扇撲流螢。天階夜色涼如水,臥看牽牛織女星。 作者用“蠻絃聲斷”來描繪宴會結束后的凄涼氛圍,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憂傷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蠻絃是一個名詞短語,由兩個漢字組成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聽到那悲涼的蠻絃聲,我不禁想起了故鄉的風景。
2. 他的琴聲像蠻絃一樣哀怨,讓人感到心痛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詞匯“南方”、“琴音悲涼”等來記憶蠻絃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學習其他與音樂、情感相關的成語,如“琴瑟和鳴”、“心如止水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幼兒園學生:聽到媽媽彈奏的蠻絃,我覺得很傷心。
2. 小學生:電影中的蠻絃音樂讓我感受到了主人公的內心世界。
3. 中學生:他的琴聲如同蠻絃,讓人感到無盡的憂傷。
4. 大學生:在音樂會上,演奏家們用蠻絃的琴音打動了觀眾的心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