詭濫
成語(Idiom):詭濫
發音(Pronunciation):guǐ làn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形容言語、行為欺詐狡猾,不可信任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詭濫是由形容詞“詭”和動詞“濫”組成的成語。詭指欺詐狡猾,濫指過度、不恰當。合在一起表示言行欺詐、狡猾且不可信任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形容某人言談舉止虛偽、不真實,或者某種行為欺詐、不道德。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誠實、不可靠的人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《論語·公冶長》中有一則故事。公冶長曾經被任命為齊國的宰相,但他不思進取,只是以欺騙的手段來維持自己的地位。孔子對公冶長的欺詐行為深感憤慨,于是用“詭濫”這個成語來形容他的言行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形容詞 + 動詞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個商人的做法太詭濫了,他總是欺騙顧客。
2. 不要相信他的話,他常常用詭濫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“詭濫”拆分為“詭”和“濫”,“詭”可以與“鬼”諧音,“濫”可以與“爛”諧音。可以想象一個鬼魂在用爛掉的手段欺騙人,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,如“詭辯”、“濫竽充數”等,來豐富自己的詞匯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他的作文里有很多詭濫的描述,我覺得不真實。
2. 初中生:那個同學經常用詭濫手段欺負弱小的同學,真是可惡。
3. 高中生:在政治演講中使用詭濫的言辭只會降低自己的公信力。
4. 大學生:這家公司的銷售手段太詭濫了,完全沒有誠信可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