索帬
成語(Idiom):索帬 (suǒ dài)
發音(Pronunciation):suo (s-w-o) dai (d-a-i)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追究事情的真相或責任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索帬是由“索”和“帬”兩個字組成的成語。其中,“索”意為追究、尋求,表示主動追究事情的真相或責任;“帬”意為衣裳,比喻事情的真相或責任就像是人的衣裳一樣,不能被掩蓋或隱瞞。因此,索帬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追究事情的真相或責任,不讓其被掩蓋或隱瞞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索帬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追究事情真相或責任的情況。比如,在法律領域中,可以用來描述法庭上對案件真相的追求;在工作場合,可以用來形容對責任的追究;在生活中,可以用來指責某人不敢面對自己的錯誤或責任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《左傳·宣公十年》中有一則故事,講述了魯國宣公王和他的大臣季孫氏的故事。宣公王曾經犯下大錯,但他卻試圖隱瞞事實,不敢面對責任。季孫氏見狀,用索帬的比喻,勸告宣公王要勇敢面對事實和責任。這個故事使得“索帬”成為了形容追究真相或責任的成語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,分別是“索”和“帬”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在這個案件中,我們必須索帬追求真相。
2. 領導索帬地追問了他的失誤原因。
3. 她索帬地追究了公司內部的腐敗行為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“索”字理解為尋求、追究的意思,將“帬”字理解為衣裳,比喻事情的真相或責任??梢酝ㄟ^將“索”字和“帬”字的意思聯系起來,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,可以學習更多與追究事實、責任相關的成語,如“窮追猛打”、“追本溯源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老師讓我們索帬找出誰偷了我的鉛筆。
2. 初中生:老師索帬地問了我們誰沒有完成作業。
3. 高中生:學校索帬調查了替考事件的真相。
4. 大學生:社團成員索帬地追究了財務問題的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