拙著
成語(Idiom):拙著
發音(Pronunciation):zhuó zhù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自己寫的書或作品很拙劣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拙著由“拙”和“著”兩個字組成。拙意為愚笨、不靈巧,著意為作品、著作。拙著表示自己寫的書或作品非常拙劣,質量低下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拙著這個成語通常用來自嘲或自謙自己的作品。在寫作、繪畫、音樂等藝術創作領域中,如果自己的作品被認為質量不高,可以使用拙著來表達自己對作品的不滿或自嘲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拙著這個成語出自《太平廣記·文藝》。故事中有一位叫李翰林的人,他寫了一本書,但是書的質量很差,被人嘲笑為拙劣之作。因此,人們就用拙著來形容寫的書或作品質量很差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拙著是一個形容詞短語。其中,“拙”作為形容詞,修飾“著”,表示著作的質量差劣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自稱是個作家,但他寫的書都是拙著。
2. 這幅畫被評論家批評為拙著,一點都沒有藝術價值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拙著這個成語:
將“拙”和“著”兩個字分開記憶。拙可以聯想到愚笨、不靈巧的意思,著可以聯想到作品、著作。將這兩個意思結合起來,就可以記住拙著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通過閱讀文學作品、參觀藝術展覽等方式,了解不同領域的優秀作品,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和創作水平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畫的畫被老師評為拙著,我要努力學習繪畫技巧。
2. 初中生:我寫的小說被同學笑話為拙著,我要多讀書,提高寫作水平。
3. 高中生:我的科研報告被導師批評為拙著,我要重新修改,爭取改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