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立
基本解釋
呆立,失神站立。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畫壁》:“﹝ 朱孝廉 ﹞遂飄忽自壁而下,灰心木立,目瞪足耎。” 清 百一居士 《壺天錄》卷中:“驚視之,即前意中人也。生癡呆木立?!?清 程趾祥 《此中人語·迷香洞》:“生木立移時,歌聲止而笑聲起,有數麗人亭亭而出。”
成語(Idiom):木立
發音(Pronunciation):mù lì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形容樹木挺直、高大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木立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,第一個字是“木”,意為樹木;第二個字是“立”,意為直立。整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樹木的挺拔、高大的形態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描述樹木的姿態,也可以用來比喻人的氣質或形象高大挺拔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成語來源于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中的記載。當時,秦始皇巡視各地,到達驪山時,看到山上的樹木高大挺拔,便稱贊道:“此山木立如此之高,真是獨一無二!”從此,人們用“木立”來形容高大挺拔的樹木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主語+謂語+賓語,其中“木”作為主語,表示樹木;“立”作為謂語,表示直立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驪山上的古樹木立,宛如一片翠綠的海洋。
2. 他身材高大挺拔,站在人群中真是木立一般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“木立”成語中的“木”字,來想象一棵高大挺拔的樹木,以便記憶和理解該成語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了解更多與樹木相關的成語,如“樹大招風”、“枝繁葉茂”等,有助于拓展對于自然界和人類行為的形象化描述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(8歲):春天來了,花園里的樹木都木立起來了。
2. 初中生(14歲):那棵大樹木立在操場中央,給我們提供了陰涼。
3. 高中生(17歲):他的身材高大挺拔,站在人群中真是像一棵木立的樹木。
4. 大學生(21歲):在大自然中,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樹木木立在山林之間,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