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昧
成語(Idiom):明昧
發音(Pronunciation):míng mài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明顯的對立或分明的界限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明昧指的是事物之間的界限明確、對立鮮明,不會產生混淆或模糊的情況。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事物或觀點之間的明確對立,或者形容人的態度明確、言行一致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事物對比鮮明,或者形容人的態度堅定、不動搖。可以用于各種語境,如描述兩個對立的觀點、強調明確的立場或態度等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關于明昧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已經無從考究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明昧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,沒有特定的結構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的態度明昧,對這個問題持續表達反對意見。
2. 這個電影明昧地展示了善與惡之間的對立。
3. 在這個問題上,我們需要明昧的立場,不能模棱兩可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明昧理解為“明明白白”,即事物之間的界限是清晰明確的,沒有模糊的地方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明昧相關的成語,如明哲保身、明察秋毫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(6-12歲):這個問題的答案明昧,我們應該選擇正確的選項。
2. 初中生(13-15歲):他的態度明昧,一會兒支持這個觀點,一會兒又反對。
3. 高中生(16-18歲):在辯論賽中,我們需要明昧的立場,不能含糊其辭。
4. 大學生及以上:這篇文章通過對比明昧的觀點,展現了問題的復雜性和多樣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