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經
基本解釋
(1).九條南北向的大道。《周禮·考工記·匠人》:“國中九經九緯,經涂九軌。” 賈公彥 疏:“南北之道為經,東西之道為緯。”
(2).儒家治國平天下的九項準則。《禮記·中庸》:“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。曰:‘修身也,尊賢也,親親也,敬大臣也,體羣臣也,子庶民也,來百工也,柔遠人也,懷諸侯也。’” 孔穎達 疏:“治天下國家之道,有九種常行之事,論九經之目次也。”
(3).九部儒家經典。名目相傳不一。《漢書·藝文志》指《易》、《書》、《詩》、《禮》、《樂》、《春秋》、《論語》、《孝經》及小學。 陸德明 《經典釋文錄》指《易》、《書》、《詩》、《周禮》、《儀禮》、《禮記》、《春秋》、《孝經》、《論語》。《初學記》卷二一所引九經,與《經典釋文》略異,有《左傳》、《公羊》、《穀梁》,無《春秋》、《孝經》、《論語》。 五代 齊己 《酬九經者》詩:“九經三史學,窮妙又窮微。” 元 楊顯之 《瀟湘雨》第一折:“黃卷青燈一腐儒,九經三史腹中居。”《醒世恒言·馬當神風送滕王閣》:“﹝ 王勃 ﹞幼有大才,貫通九經,詩書滿腹。” 清 錢謙益 《蘇州府重修學志序》:“古之學者,九經以為經,註疏以為緯。”
成語(Idiom):九經
發音(Pronunciation):jiǔ jīng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九部經典,指古代的九部經書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九經是指古代儒家經典的九部書籍,包括《詩經》、《尚書》、《禮記》、《周易》、《儀禮》、《周禮》、《論語》、《孝經》和《爾雅》。這九部經典被視為儒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對于古代中國的社會、政治、道德等方面都有重要影響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九經通常用于描述古代儒家文化的重要經典,可以用來表達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學習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九經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,當時儒家經典被整理為九部,成為儒家學派的核心內容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九經成為了古代中國文化的代表,深深影響了后世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九經是一個名詞短語,由“九”和“經”兩個漢字組成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學九經,傳統文化才能得以傳承。
2. 他精通九經,被譽為儒家學問的權威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記憶九部經典的名稱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。可以使用聯想法,將每個經典與一個形象或關鍵詞聯系起來,以便記憶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如果對九經感興趣,可以進一步學習每個經典的內容和意義,深入了解古代中國的文化和思想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正在學習九經,希望能了解更多古代的智慧。
2. 初中生:我們班組織了九經讀書會,每個人都帶來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。
3. 高中生:通過學習九經,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也更加自豪。
4. 大學生:在大學期間,我專注于研究九經,希望能夠為傳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做出貢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