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(Idiom):得不償喪
發音(Pronunciation):dé bù cháng sàng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得到的利益或收獲不足以彌補所付出的代價或損失,形容得不償失或得不到好處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這個成語由“得不償”和“喪”兩個詞組成。其中,“得不償”表示得到的回報不足以彌補付出的代價,“喪”指失去或損失。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付出的代價或損失大于得到的回報,所以結果是得不償失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某種行為或決策帶來的結果不理想,得不到應有的好處,反而造成了更大的損失。例如:他為了省錢買了一件便宜貨,結果質量很差,修理費用比買新的還要高,真是得不償喪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據說,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。故事中,有一個人在山上砍柴,不小心把自己的斧子丟進了水里。于是他就哭了起來,因為斧子是他唯一的財產,沒有斧子他就無法工作了。一個路過的人看到了他的情況,主動幫助他找斧子。最后,那個人找到了斧子,但是斧子已經生銹了,他不得不花費很多時間和努力來修復它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有時候為了一點小利益,我們可能會失去更多的東西,所以我們要慎重考慮自己的選擇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這個成語是由四個漢字組成的,其中“得不償”是形容詞短語,表示得到的回報不足以彌補付出的代價,“喪”是動詞,表示失去或損失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為了賺更多的錢而加班加點,結果身體垮了,真是得不償喪。
2. 這個項目的成本太高,回報卻很低,做了也是得不償喪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將“得不償喪”與付出代價大于得到回報的情況聯系起來,形成印象。可以想象一個人為了得到一件寶貝而不顧一切付出,結果卻發現寶貝并不值得這么多的付出,感到非常失望和后悔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成語有關的故事和例句來加深理解。同時,還可以學習其他與得不償喪相關的成語,如“得不償失”、“得不償力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小學生:我為了吃一塊糖果,把一天的零花錢都花在了糖果上,結果糖果不好吃,真是得不償喪。
初中生:他為了趕作業而熬夜,結果第二天上課時昏昏欲睡,真是得不償喪。
高中生:他為了追求潮流而買了一件名牌衣服,結果花了很多錢,卻沒有得到任何實際的好處,真是得不償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