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(Idiom):知命之年
發音(Pronunciation):zhī mìng zhī nián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人到了一定年齡,對自己的命運有了清楚的認識和了解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知命之年是指人在經歷了一定的歲月和生活閱歷之后,對自己的命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。這個年齡通常是指中年或老年,人們在這個階段已經經歷了很多事情,對生活有了更為深刻的體悟,對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價值觀有了更清晰的認識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知命之年常常用來形容中年或老年人面對自己的命運時的態度。它強調人們在這個階段對自己的命運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和了解,不再盲目追求功名利祿,而是更加珍惜現有的生活,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明確的規劃和追求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《史記·卷一百三十二·劉敬列傳》記載了劉敬的故事。劉敬是劉備的侍從,他在劉備征戰的過程中,始終忠誠跟隨劉備,但最終卻因為一次智力測試失敗而被劉備趕走。劉敬在離開后,深感自己的命運無法抗拒,于是便開始了一段苦行之旅。在他臨終前,他寫下了一首詩,表達了他對自己命運的認知和接受:“無意苦爭春,一任群生擾。 無求輕塵客,無計繁華老。 明朝散發弄扁舟,青春未肯學簫。”這首詩表達了他在知命之年對自己的命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這個成語由三個詞組成,分別是“知”、“命”和“之年”。其中,“知”表示了對命運的認知和了解,“命”表示了命運本身,“之年”表示了特定的年齡階段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已經到了知命之年,開始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。
2. 在知命之年,他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明確的規劃和追求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將“知命之年”與人生階段相聯系,例如中年或老年,來記憶這個成語。同時,可以用一些與年齡和經驗相關的關鍵詞來幫助記憶,比如“經歷”、“體悟”等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人生和命運相關的成語,例如“命途多舛”、“人定勝天”等,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些成語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爺爺已經到了知命之年,他告訴我要珍惜每一天。
2. 初中生:我覺得爸爸已經到了知命之年,他開始更加關心家庭和健康。
3. 高中生:她已經到了知命之年,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,她決定要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