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困
基本解釋
(1).民眾的困苦。《逸周書·酆保》:“五祥:一君選擇,二官得度,三務不舍,四不行賂,五察民困。” 清 吳偉業 《雜感》詩之一:“聞道朝廷罷 上都 ,中原民困尚難蘇。”
(2).民眾困厄。《史記·宋微子世家》:“歲饑民困,吾誰為君!”《史記·平原君虞卿列傳》:“﹝ 李同 曰﹞民困兵盡,或剡木為矛矢,而君器鐘磬自若。使 秦 破 趙 ,君安得有此?使 趙 得全,君何患無有?”
成語(Idiom):民困
發音(Pronunciation):mín kùn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民眾生活困苦、貧困潦倒的狀況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民困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,其中“民”指的是百姓,指代整個社會的人民;“困”則表示困苦、貧窮。民困的含義是指人民生活困苦、貧困潦倒的狀況。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社會經濟困難,人民生活貧困的情況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民困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社會經濟困難的情況,也可以用來表達對人民生活困苦的關注和同情。它可以在社會經濟報道、社會問題討論、文學作品等場景中使用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民困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《漢書·食貨志》中,原文是:“民困于賦斂,百姓皆甚窮困。”這句話描述了當時人民因為賦稅和徭役的壓迫而生活困苦。后來,這個成語逐漸被廣泛使用,成為描述人民生活困難的常用詞語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民困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,字面意思就是“人民困苦”。它的結構簡單明了,容易理解和使用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個地區的人民長期以來一直處于民困的狀態。
2. 由于經濟不景氣,很多人都陷入了民困之中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。可以想象一幅圖景,畫面中有一群人民困在一個小房子里,表示他們的生活十分困苦。這樣的聯想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和形象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歷史上人民生活困苦的原因、改善人民生活的措施等相關知識,以加深對民困成語的理解和應用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爸爸說,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,不讓家人陷入民困。
2. 初中生:我希望將來能夠為改善人民的民困狀況做出貢獻。
3. 高中生:社會發展應該關注人民的民困問題,為他們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。
4. 大學生:作為大學生,我們應該關注社會問題,為減輕人民的民困狀況盡一份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