龜殼
成語(Idiom):龜殼(guī ké)
發音(Pronunciation):guī kè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比喻固執守舊、不肯改變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龜殼是龜類的外殼,具有堅硬、保護身體的作用。比喻人固執守舊、不肯改變,像龜殼一樣封閉自己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形容個人、組織或社會的思想、觀念、制度等保守、守舊,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或改變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成語“龜殼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寓言故事《烏鴉喝水》。故事中,一只烏鴉發現一個瓶子里有水,但水位太低,無法喝到。烏鴉找了一塊石子,想把石子放入瓶子里,以使水位上升。然而,烏鴉的喙太短,無法將石子放入瓶子。最后,烏鴉找到一塊龜殼,把瓶子里的水喝光了。從此,人們用“龜殼”比喻固執守舊、不肯改變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主體部分為“龜殼”,表示固執守舊的意思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真是個龜殼,對新觀念毫不接受。
2. 這家公司太龜殼了,一點創新都沒有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用龜殼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。想象一個龜殼,它堅硬封閉,不接受外界的新事物,代表固執守舊的態度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與“龜殼”相關的成語,如“井底之蛙”、“守株待兔”等,加深對固執守舊的含義理解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爺爺很龜殼,不愿意用手機。
2. 初中生:有些老師對新科技很龜殼,還在用黑板和粉筆。
3. 高中生:有些人守舊得像個龜殼,對新思想完全不開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