阻眾
成語(Idiom):阻眾
發音(Pronunciation):zǔ zhòng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阻止眾人,阻撓大家的行動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阻眾是指阻擋、阻止眾人。它強調了一個人的力量有限,無法阻擋大家的行動。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或少數人無法阻止眾人的力量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阻眾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在眾人面前無法阻止大家的行動,或者形容少數人無法阻擋大多數人的力量。此外,也可以用于形容個人的力量相對微弱,無法阻止眾多人的行動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阻眾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《漢書·董仲舒傳》中。故事說,董仲舒是西漢時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,他主張儒家思想,希望通過教育來治理國家。然而,當時有一位官員不滿董仲舒的思想,想要阻止他的行動。但董仲舒卻說:“阻眾何其微?”意思是說,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無法阻止眾人的行動。這個故事成為了阻眾這個成語的起源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形容詞+名詞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雖然努力阻眾,但最終還是無法改變大家的決定。
2. 在民主國家,個人的力量是無法阻擋眾人的意愿的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“阻眾”理解為一個人在眾人面前無法阻止大家的行動,類似于被眾人推到了一邊,力量微弱的形象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類似意義的成語,如“眾叛親離”、“眾叛親敵”等,以加深對于“阻眾”的理解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小學生:他們阻眾,但是我們還是完成了任務。
初中生:他的力量微弱,無法阻擋眾人的前進。
高中生:盡管他反對,但我們還是堅定不移地前進,他無法阻眾。